“都快要死的人了专业网上配资,不必浪费粮食。”
红军战士李凤歧被五花大绑,牢牢地靠在墙壁上。面对房主递来的稀粥,他微微一侧脸,似乎有些不屑。心里想,\"说什么不当饿死鬼,不还是个死吗?\"
然而,房主并没有因此生气,只是拍了拍李凤歧的肩膀,将碗直接放在他面前,并悄悄地使了个眼色。
“最后一顿了,慢慢吃,细心些。”
李凤歧虽然困倦又饥饿,但还是警觉地注意到了房主那意味深长的眼神,心里瞬间警铃大作:粥里肯定藏着什么东西。
1948年春天,吴必荣家突然热闹了起来。一个个身着破旧衣物的陌生人陆续走进门,而为首的那个,正是附近有名的地主恶霸。大家都知道他姓吴,但没人知道他的全名。几年前,这位吴地主被游击队赶出了淮安,但这次他带着武器又回来了。
自从解放战争爆发,国民党组织了“还乡团”,吴地主趁机找回了失去的地盘,重新组建了自己的势力。他依靠着背后国民党的支持、手中的武器,迅速恢复了在乡间的霸权。他不仅继续压榨百姓,还秘密地搜寻红军的踪迹。
展开剩余88%李凤歧,一位经验丰富的红军老战士,在1944年就参军了,经历过抗日战争的洗礼,并长期活跃在敌后。曾参与过多次在江苏淮安一带的红军宣传工作,甚至还曾在当地策动过几次起义。因此,当他再次出现在淮安的某个村庄时,就被一个还乡团的成员认了出来。
那人一眼就认出李凤歧来,“那不是李凤歧吗?他可是个红军!”
这句话一出,所有人目光瞬间集中到了李凤歧身上。即便他不是红军,怕也会被这些人抓起来审问一番。眼下,李凤歧的确是个红军。
看到这一切,李凤歧的心里立刻明白:麻烦来了。他知道,这一旦被还乡团抓住,后果不堪设想,于是拔腿就跑,想趁着他们还没完全围住自己逃走。但可惜,四周地势平坦,没有任何遮掩的地方,没跑多远便被赶上的敌人捉住了。
这时,这些还乡团成员并没有立刻开枪。毕竟,李凤歧在抗日时期就已经名声在外,大家猜测他应该是个重要角色,因此他们决定将其活捉交给国民党审讯,而非立即处决。
被捆绑住双手,李凤歧并没有被带到城里,而是被押送到附近的吴必荣家。吴必荣是当地的商人,他的父亲曾做生意起家,生意周全。尽管吴必荣失去了家业,但凭借过往的财富积累,他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社会地位。
当年,李凤歧曾在大别山战役后救过吴必荣一命。那时,日本占领江苏,吴必荣几乎被日军俘虏,正是李凤歧带着一颗手雷将日军引开,成功救了吴必荣。如此深厚的恩情,使得吴必荣对李凤歧有着深深的感激。
这次,当他看到曾经的恩人被还乡团押送进家中时,他不由得紧张了起来。但他知道,自己不能表现得太过激动,否则会引起还乡团的怀疑。
“这是谁?”吴必荣轻描淡写地问,故作冷静。
“李凤歧,”吴姓地主笑着回答,“就是当年参与策划起义的红军,今天可算被兄弟们抓住了,送到城里可是‘大功一件’啊。”
吴必荣听后,表面上似乎并未受到什么冲击,只是淡淡地吸了口烟,嘴角露出一丝微笑,但心中却早已起了波澜。
那一刻,吴必荣已经做出了决定。他决定帮助李凤歧,尽自己所能拯救这位曾经救命的恩人。
他轻轻放下烟斗,站起身,对着那位吴姓地主说道:“你们先吃,我去给李凤歧送碗饭。毕竟,我们都是曾经抗击日寇的战士,别的事我不管,咱们总不能让他饿着。”
此话一出,吴地主也没多说什么,继续和手下的人大快朵颐,似乎并未察觉吴必荣的异常。
走进厨房后,吴必荣迅速拿起了一个刀片,洗净后放进了一个破碗中,盛上一碗浓稠的饭,端着走向关押李凤歧的库房。
那里的两个看守因为看到吴必荣一脸的友好,便心安理得地离开了去享用桌上的佳肴。
等到门口的看守消失后,吴必荣走进了库房,轻轻将饭碗放到李凤歧面前。这时,李凤歧终于抬头,冷笑道:“平时欺压百姓,现在却假装做个好人,准备把我交给他们,是不是觉得这能给你带来‘大功一件’?”
吴必荣叹了口气,拍了拍李凤歧的肩膀:“李同志,是我,吴必荣。多年前你救了我的命,今天我也该报答你。”
李凤歧猛地抬头,看清楚了来人,顿时眼中闪过一丝希望。可随即,他又沉默下来,低声说道:“都快死的人了,不必浪费粮食。老乡,你还是收回去吧,免得你被他们抓住什么把柄。”
“不是。”吴必荣摇了摇头,坚持将碗递到李凤歧面前,“你得吃,李同志。不仅要吃,还得吃得仔细,慢慢来。”
话语中夹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决心,吴必荣朝李凤歧使了个眼色,转身走了出去。
李凤歧有些疑惑,但他也清楚自己此时的处境,实在是太饿了,最终他忍不住,低头开始小口小口地吃起了那碗粥。
当他喝到最后一口时,突然感觉到嘴里有异物。他赶紧吐出来,发现竟然是一片刀片。
他顿时如获新生,连忙用刀片割开绑住自己双手的绳索,脱困而出。
李凤歧没有急着离开,而是开始观察起四周。库房简陋,只有一面泥墙和一扇高窗。想到这里,他迅速找到一个瓮,推到窗前。借着天色微暗,他爬上瓮口,翻过窗户跳了出去。
幸好那时还乡团的成员都喝得酩酊大醉,没有注意到窗外的动静。李凤歧趁机逃入了附近的村庄,并将自己脱困的消息迅速汇报给了上级。
而第二天,当还乡团回到吴必荣家时,才发现李凤歧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。现场只剩下一些松散的绳子,混乱的局面令他们毫无头绪,事情最终不了了之。
吴必荣虽然冒险救了李凤歧,但他也因此逃过了那一劫。
在战争中,除了战士们的英勇专业网上配资,还有像吴必荣这样默默奉献的普通人,他们在黑暗中为自己和他人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,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。
发布于:天津市10倍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